挂号量0满意度0%
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
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
杜斌,男,主任医师,教授,MICU主任。博士研究生导师,1994年7月杜斌同志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,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,同年8月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任住院医师,师从我国危重病医学创始人陈德昌教授。 早出晚归是杜斌同志的工作习惯。他每天坚持早晨6点半赶到病房,在住院医生之前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及化验结果,核对患者的治疗方法。无论是节假日,无论是白天黑夜,也无论是医院的哪个病房需要,只要有危重病人,杜斌的身影就会很快出现在患者身边。就这样,不仅在担任总住院医师的三年内,而且在之后负责ICU病房日常工作期间,杜斌同志从未休息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。也正是这种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使得杜斌在看似平常和枯燥的临床工作中,很快锻炼了自己,丰富了自身的临床经验,同时也得到了医院内相关科室的赞誉。2000年8月,杜斌同志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。 在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,杜斌还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科研工作。逐步完善了ICU收治患者的登记制度,从1995年起逐步建立了ICU所有收治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库,并且将危重患者评分作为日常临床工作的一部分,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1997年,杜斌同志还联合北京市5家医院的ICU,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评分进行了系统评估,论文《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》,于2001年发表在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。这是北京市危重病医学界进行的首次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。此外,杜斌同志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ICU获得性感染的调查系统,从1995年以来,建立并完善了所有ICU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性的数据库。根据1989年后ICU获得性感染致病菌流行病学的变化趋势,撰写了《综合性加强医疗病房的获得性细菌感染》一文,于1996年获得 “亚胺培南/西司他丁钠在临床上的应用”全国征文一等奖。该论文在国内首先提出,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已经成为主要的致病菌。此后,杜斌同志又先后进行了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、医院获得性血行性感染等系列研究。其中有关限制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细菌感染的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,发表在2003年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上。该课题于2001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,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参加工作以来,杜斌同志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论著35篇,综述15篇,并参与了5部危重病医学专著的编写及3部医学专著的翻译工作。1994至2002年,共获得医科院医疗成果奖4项,医院医疗成果奖15项。 杜斌教授从事危重病临床工作十余年 ,并在2005年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,为内科危重病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改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、危重患者评估、院内获得性感染、液体复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的临床和研究方面,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。 近年来,杜斌教授一直运用和发挥着自己出色的临床诊疗及英语水平,致力于推进和加强国内ICU界与美国危重病医学会(SCCM)、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(ESICM)、 亚太危重病医学学会(APACCM)等国际先进的临床诊疗、科研、医学教育等国际权威学术机构和专家的交流; 致力于做为国内牵头人带领国内ICU参与SAFE TRIPS(The Saline Albumin Fluid Evaluation Translation of Research Into Practice Study,盐水或蛋白作为复苏液体的评价转化为临床实践的研究)等大型国际性的合作研究,并多次做为唯一中国(内地)讲者在国际学会学术年会发表学术报告,代表着中国危重病医学的最高学术水平。 现任职务: 北京医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,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,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,副会长 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(APACCM),秘书长(2006 – 2010)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FCCS委员会,委员 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(WFSICCM)理事会,理事 学术兼职: 《Critical Care Medicine》审稿人 《Critical Care》审稿人 《Journal of Critical Care》审稿人 《Chest》审稿人 Critical Care顾问委员会 Editorial board, Intensive Care Monitor 《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 《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 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》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 《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》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